国内成品油价格自8月5日调价后,根据“10个工作日原则”,下轮汽柴油调价窗口将于8月18日开启。由于上一计价周期末,国际油价基数较低,原油变化率在本计价周期一开始就处于负值低位。后期伴随国际油价的下滑,原油变化率保持下滑趋势,市场下调预期也在逐步加重。
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、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宏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由于美国7月零售数据表现好于预期,美元获得提振温和回升,而人民币贬值幅度已明显收窄,市场对9月加息或延迟的担忧逐渐缓解,同时美国库欣储油空间告急,油价双双下跌。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盘中更是一度触及每桶42美元,跌幅接近0.6%,跌至6年多来的最低水平。美国WTI原油价格也出现“闪崩”,价格瞬间跌破每桶40美元关键位置。
中宇资讯分析师桑潇认为,中国作为近6成资源靠进口的能源消费大国,人民币贬值将有可能极大地抑制进口原油的积极性,从这一方面考虑,的确是有引发油市供应过剩加剧 的预期,导致国际油价宽幅下挫。“但是人民币贬值对油市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,更确切地说,影响没有那么直接。”桑潇表示,出于人民币贬值将从出口方面刺激中国经济的方面考虑,这对国际油市又是一种利好因素。
在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孟鹏看来,“五连跌”的出现对于成品油市场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。最大的影响是,连跌会对市场信心形成打压,终端客户以及中间贸易商均对后市持观望态 度,进购意愿较为低迷,不利于主营销售单位以及地方炼厂成品油的出货,会造成较大的库存压力。而在库存压力下,销售单位势必要降价促销 ,将会造成比较大的利润亏损。“尤其是地方炼厂,在上一次‘十三连跌’的过程中,就有部分炼厂因亏损严重而暂时停工,甚至个别企业申请破产。而从目前的原油价格以及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来看,已经与‘十三连跌’底部时的价格基本持平,甚至更低,这会对地方炼厂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。”
“现在我们的日子不是很好过,一方面要争取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指标,另一方面还要在减亏方面下功夫。”东营一家地炼企业的副总经理周峰在电话中对导报记者说道。
隆众石化网分析师徐莹对导报记者表示:“目前,山东地炼炼油利润仍呈现巨额亏损。山东地炼的炼油利润为每吨亏损500元以上,后期停工避险的几率将加大。”
据导报记者了解,山东地炼的柴油库存有所攀升,而汽油库存因为是在消费旺季,库存则有所下降。“市场看空氛围难消,价格不断下跌影响地炼成品油市场行情,导致地炼企业降低加工负荷,开工率下行不止。”李宏说。
“长期以来,我国企业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受到制约,无法有效规避风险。”李宏表示,油价的上下频繁波动,令一些化工企业备受生产成本困扰,频现亏损。
“现在我们就盼着国内的原油期货上市,让我们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降低损失。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,刚刚招聘了几个专业的期货交易人士进来。”周峰说道,“尤其是可以通过人民币结算,让我们还不用担心因汇率的原因而造成损失。”
在李宏看来,进口原油使用权已在逐步放开,但对于地炼企业来说,它们更看重的或许还是原油进口权的放开。“原油进口权放开后,地炼企业的原料来源会更加多元化,从而可以避免‘断粮’的风险。”
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的放开,也有利于地炼企业未来参与原油期货交易。“如果获得了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 ,地炼企业就可以将保税交割转变为进口,可以提高其参与原油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。”孟鹏说,“地炼企业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,会更直接地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,这样其利用原油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会更加迫切。”
在栾波看来,民营炼厂急需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,运用更科学的手段,比如说期货套保等金融工具来规避经营风险。(来源:经济导报)